2012年3月17日星期六

我離開30歲那年,已經夠遠,當時以為自己「一把年紀」,現在看,那時是不知天高地厚。
那年,忽發奇想,既然我沒有打算要小孩子做父親,就把自己當作自己的孩子吧,30歲的時候,培育一個孩子,花20年時間,看看20年後他會變成怎樣?因此,那時開始,便安排自己去學一些30年來也沒有學過的東西,例如學駕車、學網球、學普通話等。
事隔這些年,學得如何,不提也罷,總之是「好過未學的時候。」
我覺得,每個父母為自己孩子鋪排前路的時候,某程度上可能也是想彌補自己生命中的一些缺憾,例如:父親小時候不是運動健將,便希望兒子在運動上多些成就,學足球、籃球、高爾夫球,加上知道一把年紀的自己,已沒有甚麼希望在運動場上有甚麼成就,就由兒女「代父從軍」好了,據說,每個父母都認為自己的子女是運動健將、音樂家或天才,就是這個原因。
我沒有奢望自己的「孩子」(即是我自己啦)有甚麼成就,總之學甚麼最重要是have fun,當然因為我不是自己的孩子,如果我真的有孩子,恐怕也是「港爸」之一,不要輸在起跑線上,不過,我總有個想法,讓孩子學甚麼不重要,學成怎樣也不重要,如何學的過程,可能才是關鍵,現在的世界,今日不知明日的事,學了甚麼,哪知道將來有甚麼用?或者,讓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,讓她知道善惡,正確的價值觀,比每個星期溫習功課、補習更重要。
教仔,我是紙上談兵,其實,沒有甚麼好說的,是嗎?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